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综合知识 > 正文

《潼关》古诗的翻译

发布时间:2025-04-14 22:17:23来源:

导读 《潼关》是唐代著名诗人谭嗣同创作的一首描写边塞风光和抒发个人情感的经典之作。这首诗以其雄浑壮阔的意境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作者对边疆...

《潼关》是唐代著名诗人谭嗣同创作的一首描写边塞风光和抒发个人情感的经典之作。这首诗以其雄浑壮阔的意境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作者对边疆景象的独特感悟,同时也表达了他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

原文如下:

终古高云簇此城,

秋风吹散马蹄声。

河流大野犹嫌束,

山入潼关不解平。

这首诗的大意是:自古以来,高耸的云层始终围绕着这座雄伟的城池,秋天的风将马蹄踏过的声响吹得四散而去。奔腾的河流在广阔的原野上仍然显得拘束,而进入潼关的群山却仿佛没有尽头,起伏不平。诗人通过描绘潼关独特的自然景观,营造出一种苍凉而又豪迈的氛围。

翻译成现代汉语后,诗意更加清晰明了。整首诗以景托情,通过对潼关周围山川河流的细致刻画,不仅表现了大自然的宏伟壮丽,也寄托了诗人对边疆局势的关注以及对自己人生境遇的感慨。尤其是“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两句,更是寓意深远,既反映了自然界不可抗拒的力量,又隐喻了社会变革中复杂多变的局面。

谭嗣同借由《潼关》一诗,不仅为我们呈现了一幅生动的边塞画卷,更传达出他对于时代变迁和个人理想的深刻思考。这种将个人情感与家国情怀紧密结合的艺术手法,使得这首诗成为了流传千古的佳作。

标签: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