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要闻 > 正文
春节经典文学作品
发布时间:2025-01-24 21:08:00来源:
春节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节日之一,历来是文学作品中常见的主题。以下是一些经典的以春节为背景的文学作品:
莫言的作品
《过去的年》:莫言在文中表达了对过去春节的怀念,描述了随着年龄增长,过年的兴趣逐渐减弱,但仍为了孩子保留过年的传统。他提到,没有了美食的诱惑、神秘的气氛和纯洁的童心,过年的乐趣就大减。
《故乡过年》:莫言在这篇作品中提到年夜里的饺子是包进了钱的,他们盼望着能从饺子里吃出一个硬币,以此迎来财气。
《过年》:莫言回忆小时候特别盼望过年,但大人们对此的态度却让他感到失望和困惑。他理解了过年对于小孩子意味着向生命的辉煌时期进步,而对于大人则意味着正向衰朽的残年滑落。
老舍的作品
《北京的春节》:老舍详细描述了北京春节的习俗,如二十三后的大扫除、贴春联、准备足够的年货等。他还提到了铺户关门五天,到正月初六才开张的习惯。
《过年》:老舍在这篇作品中描绘了除夕一大早,一家人被鞭炮声惊醒,然后穿新衣、放鞭炮、吃饺子的场景。
鲁迅的作品
《过年》:鲁迅在文中提到自己不过旧历年已经二十三年了,但某一年的春节却连放了三夜的花爆,这是他一年中仅有的高兴事。
《祝福》:虽然主要讲述的是祥林嫂的悲剧故事,但文中也描绘了鲁镇年终大典的热闹场景,包括杀鸡、宰鹅、买猪肉等准备迎接福神的习俗。
沈从文的作品
《忆湘西过年》:沈从文回忆了湘西地区过年的习俗,如狮子龙灯焰火、送灯和烧灯等活动。他还提到全城敲锣打鼓、玩蚌壳精等细节,展现了湘西春节的热闹和独特。
《边城》:文中描述了军营里与各乡来的狮子龙灯在小教场迎春的热闹场景,以及十五夜晚舞龙耍狮子的镇管兵士赤裸着肩膊欢迎炮仗烟火的情景。
其他作家的作品
梁实秋《过年》:描述了前庭后院挂灯笼、地上铺芝麻秸儿的春节景象,同时也提到了除夕夜吃煮饽饽的习俗。然而,他也表达了寒风凛冽下的不适和对孩子无法参与炕桌上游戏的遗憾。
丰子恺《过年》:提到年底准备通夜不眠的习俗,以及把鞭炮拆散一个一个放、罩在罐头瓶里听的趣事。他还描述了吃年夜饭时把所有碗筷都拿出来预祝来年人丁兴旺的习俗。
刘绍棠《本命年的回想》:文中描述了腊月初一晚上家家炒花生、瓜子、玉米花的场景,以及吃腊八粥的习俗。
冯骥才《春节八事》:详细列举了春节期间的八项活动,包括备年货、贴春联、放鞭炮等,体现了人们对春节的重视和期待。
林语堂《记旧历除夕》:描绘了五日内全国都穿好衣服、停止营业、闲连、赌钱、打锣、放鞭炮、拜客、看戏的热闹场景。
朱自清《新年》:文中描述了屋檐下挂着的玉米串和黄澄澄的喜气,以及全家人合照全家福的温馨场景。
汪曾祺《人间有至味》:提到昆明有些店铺过年不贴春联而是贴唐诗的习俗,展现了昆明地区春节的独特风味。
这些文学作品不仅描绘了春节的热闹和温馨场景,还反映了不同地域、不同时代的春节习俗和文化内涵。通过阅读这些作品,读者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中国传统春节的历史和文化。
标签:
春节不拜年的句子 下一篇
春节里的不语文学拆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