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动态 > 正文

写煤变“白”造“土”贵——内蒙古传统产业“蝶变”

发布时间:2021-09-02 06:02:29来源:

导读 书写煤炭变“白”,创造“土”为贵——内蒙古传统产业“蝶变”轧机轰鸣,燃烧的钢坯在万能轧制生产线上来回穿梭。2分35秒后,被卷成100米长

书写煤炭变“白”,创造“土”为贵——内蒙古传统产业“蝶变”

轧机轰鸣,燃烧的钢坯在万能轧制生产线上来回穿梭。2分35秒后,被卷成100米长的高铁。“新研发的第三代稀土钢轨硬度和强度大幅提升,可以让高铁跑得更快、更稳!”包钢轨梁厂工程师吴自豪地说。

延伸资源产业链,引导企业技术升级,推动国防与民用技术融合……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跳出“挖煤卖煤、挖土(稀土)卖土”的旧格局,千方百计加快传统产业升级,激发了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能。

煤制石油和天然气工业的大扩展

“石化厂主导全球聚乙烯和聚丙烯市场的局面,如今已被煤化工企业打破。”中天和创化工分公司总经理楚晓华抓起一把晶莹剔透的聚乙烯颗粒,自信地说道。

鄂尔多斯市乌审旗中天和创煤化工一体化示范项目,年可转化煤炭800万吨,设计年产聚乙烯、聚丙烯137万吨。去年项目开始全面运营,营收近114亿元。

内蒙古原煤产量居全国第一。近年来,全区抢抓石油替代和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机遇,引导企业以煤为基、多元化转型,建成规模和技术领先全国的现代煤化工产业集群。

"自从投入生产以来,生产和销售一直在蓬勃发展."惠能煤化工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建强笑着说。惠能煤制气项目是中国第二个煤制气示范项目。三年前,年产4亿立方米的一期工程竣工,现在,年产16亿立方米的二期工程正在建设中。

煤制油、煤制气、煤制烯烃(乙烯、丙烯)、煤制甲醇……如今,内蒙古现代煤化工产业越来越多,产业链逐渐延伸。

内蒙古普京高分子材料技术公司建设的万吨/年聚乙醇酸示范工程一期工程将于今年内完工。该项目以煤化工企业的合成气为原料,生产的聚乙醇酸材料可降解为水和二氧化碳,广泛应用于页岩气开采、医疗、农业等领域。

该公司总经理刘告诉记者,聚乙醇酸材料在中国严重依赖进口,每公斤医用级产品的价格高达20多万元。

煤体多变,充满活力。随着现代煤化工的蓬勃发展,截至去年底,全区煤炭转化率已超过38%。

技术升级快,产品归档忙

但是一台的价格只有两三百万元,平均每年的维护费用在10万元左右,大约是大型超导核磁共振仪的1/4和1/10,成像还是很清晰的。包头西宝博是医疗系统公司采用稀土永磁材料制造的磁共振仪器。体积小,有移动车载版,很受医院欢迎。

"今年已经收到了20多份订单。"该公司副总经理邢志强说。

稀土广泛应用于高科技领域,被誉为“新材料之母”。包头稀土资源占全国80%以上,但由于技术落后,长期以来一直发挥着出口廉价稀土原料的作用。

近年来,包头市加大创新驱动力度,吸引中科院、北京大学、浙江大学设立R&D机构,支持稀土企业向零部件和终端产品中端迈进

铝箔、汽车零件、型材.近年来,内蒙古电解铝下游企业不断聚集,仅包头铝产业园就入驻加工企业20余家,产品档次明显提升。

新产品“高精度”与军民深度融合

吊车来回穿梭,20多米高的挤压机将几十吨钢坯挤压成大直径厚壁无缝钢管.在内蒙古北方重工集团,3.6万吨黑色金属立式挤压机的运行场景令人震惊。

北重集团是中国兵器集团旗下的骨干企业。10年来,该集团坚持国防与民用技术融合发展,开发了大直径厚壁无缝钢管、粉末高温合金棒材、高强度气瓶钢、叶片钢等一大批高精度、特种军工产品和民用产品。

“普通钢材一吨卖四五千元,我们的特钢产品一吨最高能卖一百万元。”北重集团副总经理高文海表示,借助国防和民用技术的融合,北重集团构建了新的发展格局。去年民品营收25.4亿元,占集团总营收近40%。

由内蒙古第一机械集团、郑州中远集团等企业投资的北方嘉锐国防科技有限公司,采用聚乙烯生产复合材料及下游防弹衣、头盔、车辆装甲等产品。与传统材料相比,减重近60%,但防护性能是钢材的15倍。去年,郑州中远集团决定投资7亿元,进一步完善产业链。

稀土元件、特殊钢产品、核电站燃料元件、医用钴源、重型卡车.军转民、民参军,孕育了一大批产业增长点,为内蒙古装备制造、稀土、冶金、化工等传统产业发展注入了新动力。

标签: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