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动态 > 正文

江苏高校申请结果转化率超过70% 专家:放手

发布时间:2021-09-03 18:05:17来源:

导读 江苏高校申请结果转化率超过70%。专家:放手。“高校如何成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力军、主引擎、主标杆?”11月16日,省政府召开高校经济

江苏高校申请结果转化率超过70%。专家:放手。

“高校如何成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力军、主引擎、主标杆?”11月16日,省政府召开高校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对接会,聚焦这一主题。目前江苏高校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联系有多热?效果如何?还有哪些缺点存在?记者进行了多方采访。

婚姻合作频繁上演。

11月14日,中国药科大学与南京和盛制药联合实验室揭牌成立。16日,学校与9家药企牵手,签署产学研合作、平台共建、成果转化等协议。据校长赖茂德介绍,为解决科技成果转化难题,学校积极探索以联姻形式与企业深度合作,先后与江苏恒瑞药业、江苏豪森、康源药业、南京先声等知名药企合作,打造江苏最强的新药创制与转化协同创新共同体。“我院与恒瑞医药联合研发的注射用药物盐酸伊立替康,成为第一款通过美国FDA认证获准在美国上市的注射剂,并于去年成功获批在日本上市。”赖茂德表示,由药大和西美瑞联合研发的依达拉奉注射液在国内市场的销售额已超过30亿元。

在江苏高校,类似深度合作的案例不止一个。南京医科大学在江宁区建立了生物医药、医疗器械、产品和技术研发试点产业基地,成功孵化了南京光慈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等5家生物医药公司和企业.“我校与泰州医药城、江苏生命科技创新园紧密合作,为当地科技产业构建辐射支撑体系。”该校校长胡刚透露,近三年来,学校技术转移中心与江苏神龙药业有限公司等13家企业就银杏酮酯分散片等22个项目达成产学研合作。

“有形之手”促成果转化。

为推动高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江苏打出了“组合拳”。我国较早实施“高校协同创新计划”,构建了国家、省、学校三级协同创新体系。2012年以来,全省分两批立项59个,培育高校协同创新中心12个。“规划实施以来,相关高校围绕区域和产业发展的重大需求和关键共性问题开展协同创新,大力推进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省教育厅副厅长刘红说。截至今年4月,协同创新计划共获得国家级成果奖97项、省级成果奖810项、授权发明专利5281项、转化应用成果1659项,产生经济效益约860亿元,为政府部门提供智库决策、解决重大社会产业问题等300余项。

推动产学研携手合作是另一个“重拳”。省教育厅组织高校、企业共建产学研联合体3000个,组织高校教师1万余人进行科技成果转化或开展联合研究。省内高校、企业承担省级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的项目有一半以上占全省,产学研合作案例大量被教育部评选为《中国高校产学研合作优秀案例集》。

我省还定期公布“排名

南京工业大学副校长徐桥认为,高校要加大工作力度,加快落实国家和省关于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前不久,教育部科技司司长向高校相关负责人汇报时,多次强调不要从上面要政策,因为上面的政策已经给足了,关键是怎么落实、怎么落实、怎么推进。

“职称评审是主指挥棒。”中国药科大学副校长孔令贻表示,高校职称评审重视论文和基金项目,但对科技成果转化重视不够,这仍然是一个突出问题,无疑会影响教师科研成果转化的积极性和积极性,这种情况亟待改变。

南京医药中心副主任赵表示,原创成果对医药企业意义重大,只有原创成果转化,才能保证产业的先进性。目前大学在这方面比较欠缺。

重点解决两个“一公里”

“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阶段,高校作为人才库、智库、创新主体承担责任尤为必要。”“高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造就人才、成就和生产力,缺一不可。”16日,省政府召开高校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对接会,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对于生产力,省政府要求高校重点解决“第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的问题。解决“第一公里”问题,需要完善科技成果产权制度,下放成果使用权、处置权和收益权,提高科研人员成果转化收益。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需要完善成果转化的市场体系和服务体系。

南京工业大学校长黄伟院士表示,希望政府在高校适应新要求的同时,进一步加强产学研对接工作。“与高校自发的‘单兵作战’相比,有组织的校企对接能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高校最好有专门机构解决‘最后一公里’。”南京医科大学科技学部主任张正东表示,科技成果转化将涉及一系列经济、法律问题,高校现有机构“放开手脚”并不容易。“其他省份也有先例,我们可以借鉴。”

标签: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