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动态 > 正文
——输油管道核心设备国防与民用技术集成国产化
发布时间:2021-09-09 16:03:01来源:
——输油管道核心设备在军民融合中的国产化。
“我们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六研究院(以下简称第六院)的紧密合作,是国防与民用技术融合的典范。”8月1日前夕,中国石化销售华南分公司(以下简称销售华南分公司)设备部设备管理高级工程师金锁英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她表示,依托航天六院液体动力技术,双方对油泵、关键阀门等关键设备进行了国产化研究。目前开发的泵、阀等产品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完全可以替代进口,形成系列产品,成为国防与民用技术融合关键装备国产化的成功范例。10多年前,“三阀”系列的核心设备,如高压输油泵、电液减压调节阀、电液调节球阀、双关旋塞阀等,几乎都依赖进口,价格昂贵,维修时间长,售后服务难,关键技术被国外公司垄断。
“如果贸易中出现异常情况,在保证管道技术和设备、售后服务、备件等方面存在困难。会急剧增加,给国家和企业造成巨大损失,甚至危害国家能源安全。”金英坦言当时很担心。
2007年,销售华南开始石油管道运输关键技术和设备的国产化。为了找到合适的技术合作伙伴,他们找了很久,终于找到了第六航天院。"他们的技术储备符合我们的需要。"索颖回忆,当时航天六院也在探索如何振兴军事技术,推动优秀军事技术成果向民用领域转化。双方一拍即合。
“第六航天院在研发‘三阀’技术时,根本忽略了时间成本,以做精品的态度来对待。”索颖叹了口气,她把国外产品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反馈给对方后,工程师们在工厂里几乎没有做什么改进,开发出来的产品一到现场就立即可以使用,没有任何问题。
进口电液调节球阀中,阀杆密封容易划伤阀杆,造成漏油,非常危险。“过去,当我遇到这种情况时,不得不停止生产和工作。自2011年使用自行研发的阀杆密封以来,从未出现过任何故障,性能优于进口。”金英说。
今年5月,这一实现了输油管道关键设备国产化、自主化的科研项目顺利通过广东省科技成果鉴定。
国防和民用技术的结合结出了果实。之后,双方继续合作打造高性能输油泵。他们突破了成品油管道高压系列泵机组高可靠性、高性能的难题,实现了长输管道油泵国产化,打破了国外产品垄断,拥有了自己的“中国泵”。
经过三代8个样机的试制,他们研制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智能泵控电液执行器。
“近期将与航天六院合作攻关主传动泵和开关式电液执行机构节能项目,合作空间还很大。未来,我们将始终着眼于合作,优势互补,国防和民用技术的融合将共同打造国家的武器。”销售华南区总经理田中山对双方的合作前景充满期待。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