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动态 > 正文

创新成果产业化反哺一线促进发展

发布时间:2021-09-12 18:02:56来源:

导读 创新成果产业化,反哺一线,促进发展。国务院近日印发《关于提高技术工人待遇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了关于加快新时期产业工人队

创新成果产业化,反哺一线,促进发展。

国务院近日印发《关于提高技术工人待遇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了关于加快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明确提出要推动技术工人享受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相关政策,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展示优秀技术工人风采。

在国家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双创”基地建设的背景下,劳动力和技术创新成为密不可分的整体。

“通过职业成就展,我们的项目将被更多人所了解,早日实现量产并应用到一线工作中。”一位参展商说。5月2日至10日,“佛山供电局2018年职工创新成果展”(以下简称“职工创新成果展”)在佛山举行,共有100个职工创新项目参展,涵盖变电、输配电、计量等电力生产和服务领域。

在员工创新项目遍地开花的背后,佛山供电局朝着“培养创新型员工”的发展目标迈出了一大步。

跨界创新创造就业模式进入2.0时代。

2018年是佛山创新驱动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的收官之年。佛山正朝着打造全国制造业创新中心、全国创新型城市、全省“互联网”创新创业示范城市的目标迈进。4月,佛山获批建设国家知识产权服务业集群发展示范区。

“截至3月,佛山供电局提前两年实现了南方电网公司专利500件的目标,累计专利拥有量达到513件。”佛山供电局生产技术部主任欧帆介绍。

佛山供电局全团队覆盖、全专业覆盖的“人人都是制造者”的就业创造格局正在形成。创造就业的领域和模式从“电网建设、设备运维、营销计量”等传统领域逐步拓展到智能电网、新能源、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领域。更加注重与互联网的融合和跨学科创新。

提高从内到外创造就业的转化率。

将电力行业常见的两个项目——线夹和绝缘连杆巧妙结合,成为一种救命的“防止架空配电线路断线伤人装置”,可有效防止雷击、大货车刮擦等外力造成配电线路断线落地而造成的损坏。

由南方电网佛山三水供电局陈为民技术专家工作室承担的上述创造就业项目,成为本次创造就业展的“十大最具价值成果”之一,并于5月10日与其他9项创造就业成果一同发布。

为积极响应南方电网广东电网公司(以下简称“广东电网”)的创造就业管理制度要求,佛山供电局成立了员工技术创新活动领导小组和业务支持工作小组,制定了相应的创造就业项目管理、考核和奖励机制,通过定期培训活动,为基层员工了解和参与创造就业提供了详细指导。

员工参与创新的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自2013年南方电网全面启动员工技术创新活动以来,佛山供电局的创造就业项目从每年几个或几十个项目增加到近两年的100多个项目。

“项目有了,资金就有了,提高项目的市场转化率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欧凡认为,“这次升职

今年五一,无人机R&D的年轻制造者团队和在佛山供电局输电管理处的应用“佛电空军”,出现在央视特别节目《相聚中国节我奋斗我幸福》中。多旋翼无人机奔赴灾区抗击台风、协助抢修电力的故事通过电视屏幕被大众熟知。

“佛电空军”于2014年正式成立。在大飞机应用的热潮中,他们以独特的方式,自主开展了小型多旋翼无人机稳定性、避障等新技术的低成本研究,并在输电线路巡检业务中投入实际应用,最终引领了小型多旋翼无人机在广东电网乃至全行业的应用浪潮。

在过去的五年里,团队一直致力于无人机技术的研发,并努力使其实用化。2016年率先掌握无人机倾斜摄影和激光雷达三维全景建模技术;2017年底,全国首架无人机智能巡检和自动驾驶;2018年4月,业界启动了同塔四环输电线路高精度激光雷达建模.截至目前,无人机相关专利11项,正在考虑专利成果产业化,助力全行业实现输电线路巡视智能化、自动化。

2014年,佛山供电局提出“以专家引领创新,贴近市场,实实在在解决基层问题”的创造就业号召。如今,各种来源于一线工作又回到一线工作的创造就业项目,在创造就业展上随处可见。

目前,佛山供电局已建成各级创新工作室20个,会员总数超过500人,辐射带动近3000名员工参与创新。越来越多的成果应用于“跨界”,如“平安环”、多旋翼无人机智能巡检、高精度激光雷达建模等,适用于有爬塔作业的通信、铁路等行业和地形测量等行业,具备产业化基础。

就业岗位创造的产业化,既能促进企业自身产业升级,实现新旧发展动能转换,又能推动产业向价值链高端攀升,进而全力开拓新产业、新业态,让创新行为发挥带动作用。

产业劳动力的建设和就业岗位创造的产业化成为佛山供电局创新发展的内在动力,既是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时代的需要。

代的要求。

标签: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