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动态 > 正文
如何输出和转化世界一流成果——上海代表团调研报告
发布时间:2021-09-12 18:03:45来源:
如何输出和转化世界一流成果——上海代表团调研报告。
如何从根本上解决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中的“最后一公里”问题?根据、金、陈景英等31位在沪代表的集体调研,与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战略定位相比,上海要产生和转化世界级成果,应充分发挥对外开放程度高、国有企业实力强、金融市场发展迅速的比较优势。
:NTTC每年保持10万项成就。
建议:东转中心与全球平台对接。
创新成果信息不对称、交易不畅是加速创新成果转化应用的难题之一。
研究团队发现,为成果发布交易转化搭建全球平台,已成为创新型国家的普遍做法。美国国家技术转移中心(NTTC)提供综合技术交易信息网站和专业咨询服务,每年负责维护700多个联邦实验室和100所大学产生的10万项研发成果的信息。研究报告认为,在完善成果信息发布体系的基础上,应建立跨部门、跨区域、多层次的成果信息共享平台。研究团队表示,在此基础上,应形成国际技术转移应对网络,实现全球联动;转化平台要积极与国际技术转移全球交易服务平台、全球知识产权运营平台对接,将国内技术转移平台打造成面向全球创新成果、提供成果转化服务的核心功能载体。
今年5月,中国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以下简称“国家东部转移中心”)在上海正式成立,有望成为上海整合技术交易、孵化指导、科技金融和国际对接的重要平台。研究团队认为,上海可以抓住国家推进“互联网”行动和大数据发展的战略机遇,加快国家东移中心建设,发挥其作为全球创新成果转移节点的重要作用,推动上海科技成果在全球范围内最快、最好的转化和转移。
调查:家跨国公司在R&D的全球布局。
建议:国企发挥主体作用。
代表们发现,与众多知名跨国企业相比,上海国有企业的主动创新意识和市场导向不足,在R&D的投资较低,R&D投资的长效机制不完善,高层次技术型R&D人才规模有待提高,科技成果的市场转化效率不高,企业向海外部署高新技术产业的动力不足。
数据显示,全球技术创新1000强企业年均研发支出占销售收入的3.8%;硅谷前20强企业年均R&D强度超过10%。大型跨国企业普遍高度重视技术R&D投资,建立了长期稳定的R&D投资机制,并在全球部署了一批研究机构。“这些企业通过持续研究和科学分析,提前预测全球产业变化趋势和技术发展趋势,并在此基础上制定技术开发、成果转化、市场拓展等企业发展规划。”
研究团队建议,应通过与高校、科研院所的紧密合作,建立相应的研究机构和新型智库,既能为企业制定发展战略和各项规划提供科学依据,又能为国家和上海提供高水平的咨询服务。
T
上海近日发布“科技金融20条”;但与建设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要求相比,上海在世界范围内代表国家吸引、集聚、转化创新成果的服务水平有待提高。2014年,北京天使投资案例691起,投资金额30.06亿元,而上海天使投资和风险投资不够发达,仅233起,投资金额9.93亿元;信贷为创新成果转化提供的投融资服务仍需拓展和深化;股权投资的退出机制不够顺畅;全球受欢迎的科技和金融品牌还比较缺乏,等等。
研究团队建议,上海应大力推动天使投资、风险投资等科技金融发展,充分发挥政府天使投资、风险投资引导基金的杠杆效应,带动更多社会资本进入科技企业起步阶段,推动创新成果产业化。特别是要及时修订相关税收法规,稳定投资税收预期,进一步加大和规范天使投资、风险投资税收优惠力度,大力发展股权众筹特别是天使投资众筹等新型金融模式,推动天使投资大众化,加强创新成果种子期和初始阶段社会资本投资激励,让更多社会资源参与成果转化。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