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动态 > 正文
谁“诱导”了两次打击?
发布时间:2021-09-14 02:03:07来源:
谁“诱导”了两次打击?
分析认为,限售股解禁、人民币汇率下跌、市场第一次熔断后的过度反应是a股大幅下跌的重要原因。
自1988年美国股市实施熔断机制以来,美国股市28年来只触发过一次日内熔断。2016年1月4日,中国股市实施熔断机制后的第一个交易日,沪深300指数分别触发了5%和7%两个门槛,导致两个市场提前停牌、收盘。
有网友开玩笑说“黄历显示1月4日市场禁入,a股大跌是因为没看黄历。”当然,这只是一个玩笑,那么昨天a股大跌并两次触发熔断机制的原因是什么呢?分析人士表示,万亿解禁引发抛售,人民币汇率下跌引发资金外逃,导火索引发的恐慌性抛售压力是a股大跌的重要原因。
【A董事限制销售并解除禁令】
万亿解禁引发抛售。
圆头谷认为,1月8日即将到来的股东减持解禁可能引发大量抛售,短期内将成为市场巨大压力,市场下跌周期可能相应延长。
2015年7月8日,针对当时a股市场的大幅下跌,证监会发文要求a股大股东和高管自即日起6个月内不得减持股份。根据时间表,上述禁令将于2016年1月8日到期。据CICC测算,2016年1月解禁股东高管的潜在规模约为1.1万亿,占a股自由流通市值的5.2%。
按照CICC的测算,如果没有政策对冲,1月份减持禁令到期后,市场实际将面临1500多亿元的减持压力,预计2016年一季度的减持压力在3500亿元左右。但由于年报和一季报在披露窗口期间无法减持,加之春节前夕企业和股东的现金需求增加,这些因素将进一步加大1、2月份股东减持的压力。
解禁1000亿元的潜在规模和减持1000亿元的压力给市场带来了压力。九州证券首席全球经济学家邓海清表示,解禁将引发市场观望情绪。但非理性暴跌不会再发生,调整属于正常理性范围。
此前,多家券商发布报告提醒,解禁减持后,部分个股重要股东被激励减持。投资者被建议在涨势时放松仓位,等待减仓潮。
北京第一证券认为,昨日大跌是1月解禁潮引发市场恐慌,市场氛围在没有政策限制的情况下转为悲观。
昨日收盘后,有消息称,针对减持禁令,深交所向上市公司大股东发文称,新规尚未公布,新规发布前相关股票不能减持。新京报记者就此消息向深交所求证,但截至发稿时,电话无人接听。
【B董事汇率下调】
人民币贬值给股市带来压力。
多位分析师昨日表示,在短期市场,如人民币海外汇率贬值,股市近期承压。
1月4日人民币继续快速下跌。截至昨日17时,离岸市场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跌破6.62,贬值幅度超过600点,为8月以来最大跌幅;在岸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报6.53,下跌0.6%。市场人士表示,中国制造业PMI低迷是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大幅下跌的重要原因。
根据国家统计局近日发布的数据,目前
北京第一证券认为,昨日a股大跌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是宏观数据不强,同时人民币汇率持续贬值等一系列宏观因素的影响被放大。强劲的衰退使得脆弱的市场信心更难恢复,这也迫使政策。
北京第一证券认为,整体来看,目前市场理性仍不足,这就要求投资者在选择合适的机会和个股时更加谨慎。
【c导演的心理压力】
市场在第一个导火索后反应过度。
分析人士表示,昨日首次触发熔断机制后,投资者急于抛售的情绪加剧,引发市场过度反应,引发二次熔断,进而引发抛售“踩踏”。
1月4日两市暴跌,沪深300指数在下午13点13分跌至5%,触发熔断机制,个股全面停牌。15分钟后,两市复牌。但13点28分复盘后,投资者恐慌性抛售,两市再次下跌。沪深300指数迅速回落至7%,引发全天熔断,两市历史首次早盘收盘。
九州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邓海清表示,第一根导火索触发后,市场成交量暴跌,说明投资者担心触发第二根导火索会导致卖不出去,加剧流动性恐慌。
据德科投资称,昨日的大跌不仅通过人民币暴跌造成资金流出压力,还通过熔断机制造成抛售压力。从市场的心理角度来看,接近熔断点会造成心理压力,市场的抛售压力也会增加,这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心理影响。一旦接近熔断点,极有可能造成“踩踏”效应。
沈宏远首席市场分析师桂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表示,导火线会让投资者在第二天以更低的价格卖出,实际上会拉长原本的下跌时间。
圆头谷认为,短期来看,由于熔断机制刚刚实施,难免会出现过度反应,短期市场剧烈波动在所难免。但从长远来看,可以降低整个市场的波动性。
大投顾认为,2016年首个交易日将面临股指期货新制度、熔断机制、时间调整等诸多制度性变化。从长远来看,供给侧改革和“十三五”规划。
等改革相关利好将逐渐显现。标签: